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打造荆州工业“钢筋铁骨”2011 年11 月18 日,江汉石油管理局第四机械厂迎来七十华诞。 70 年沧桑岁月。这家诞生于抗日烽火年代、从修车肇始、成长于荆州的石油装备制造企业,从一个手工作坊发展成为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基地。市委书记李新华称赞该企业是“荆州工业企业发展的一面旗帜”,亦是我市石油机械产业集群中当之无愧的龙头。 规模化、创新型、成长力,这些体现在四机厂身上的鲜明特色,亦是荆州机械制造产业最显著的符号特征。抓住这些关键,同时用好“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”的金字招牌,未来5 年,荆州机械制造产业实现千亿元的目标并非难事。 制造企业的传奇发展史 进入新世纪后,四机厂步入急速扩张期,先后裂变出湖北四钻、江汉建机、江汉众力等一大批石油机械装备的合资企业和民营企业,形成了整机与零部件生产良性互动的石油机械产业集群。四机厂的成长壮大,为荆州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20 强作出了重要贡献。 荆州机械制造产业中,如四机厂这般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企业并不多见。但如恒隆、神电、洪城、沙市钢管厂——几乎每个企业的发展历程都颇具传奇色彩。他们或与资本联姻,使企业急速步入发展快车道;或寻求强强联手,在更广阔的市场里开疆拓土;或开拓创新,依靠自身做大做强。无论选择哪一种发展路径,无论凭借外力还是依靠内功,经过岁月洗礼,这些企业在获得自身成长的同时,也领导了产业的升级换代,直接驱动了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前进,加速了我市机械制造产业发展。 2011 年元至11 月,我市机械制造产业共完成销售收入241.06 亿元,同比增长29.6%.其中,通用设备制造业、专用设备制造业保持高速增长,分别增长53.8%和35%.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增长8.5%. 下一站机遇从 荆州出发,东去200 多公里至武汉,北上200 多公里到襄阳,三座城市构成的是一个三角形。 在这个三角形上的武汉与襄阳,坐拥着全省最大的汽车产业,而占据另一隅的荆州则有着实力不凡的汽车零部件产业。与两座汽车城配套,荆州汽车零部件产业潜力巨大。去年3 月,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我市部分企业调研时说,实际上汽车零部件产业比整车制造业更具潜力,勉励荆州企业“坚定发展信心,加快发展步伐。” 当然,潜力与机遇不光来自武汉与襄阳。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,恒隆目前正着手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总部迁移到荆州来。恒隆此举向荆州发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——加速我市机械制造产业的发展,不仅要盯住省内,更要抓住新一轮沿海乃至国际产业转移的巨大机遇。 作为省人大代表,湖北恒隆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涵霖在年初召开的省“两会”上接受了本刊记者专访。他表示,集团总部搬迁到荆州后,将进一步扩大规模,争做世界汽车转向器龙头。可以预见的是,随着“壮腰工程”的深入实施,以恒隆为发端,将有更多的企业总部进入荆州。 “荆州还有更大的潜力和机遇。”一位在工业战线上工作多年的负责人说,汽车零部件产业的良好基础,不仅吸引着更多、更大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,也为整车制造商搭建了好的平台,“飞和、益茂等汽车制造企业进入荆州,可视作良好的开端。” 荆州工业的“钢筋铁骨” 如果说工业是城市发展的“骨骼”,那么机械制造产业更应成为荆州工业经济的“钢筋铁骨”。《加快荆州振兴总体规划》提出,要努力培育三个千亿级产业,机械制造产业位列其中,并被寄予厚望。 当四机厂提出要建设“品牌老店”的目标时,机械制造行业中的其他领导者们也怀揣着各自的梦想,发奋前行。中石化江汉石油管理局党委书记孙健勉励四机厂,要达成这个目标,还要“继续全面推进技术创新”,而这也是当前我市机械制造业继续做大做强的不二选择。《规划》亦提出,未来要通过新技术和信息化,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机械制造业,推动产业加快发展。 实现千亿目标,在进一步做大现有企业的同时,需要更多的新项目、大项目作支撑。记者从市有关部门获悉,当前和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市有投资过亿元的装备制造类项目32 个,有投资过亿元的汽车零部件项目36 个。仅此两项,项目全部达产后,将分别新增销售收入300 亿元和200亿元。(荆州日报)
| 发布时间:2012.02.16 来源:楚网 查看次数:4286 |